共學團中的一位媽媽決定溫柔生產,邀請阿彥及幾位伙伴一起陪產
除了榮幸,心中也有猶豫…
害羞的矛盾--清楚生產是個神聖又感動的過程,但不免有因為涉及私密處
恐懼的想像--看YeS的傷口就常不忍了,更何況是胎盤加血等其它鮮紅色東西
還有早早就聽L在說的吃胎盤,從第一次聽到,到確定陪產邀約
阿彥絕對堅持地說出:做什麼都行,但吃胎盤這件事不用算我。
當然,最後大家是沒有吃啦~
撇開胎盤這件事,真正經歷其中時,這些想像與猜測都不存在,
害羞這部份就是一整個想太多
全程就是感動與美好,更是感謝L願意讓我有這樣的經驗
由於是第二胎,在家生產讓孩子可以參與迎接新生命的過程,
不用被隔絕在外或臨時託人照顧
其實YeS原本也想跟來,因為很想知道寶寶到底怎麼生出來的
但過去沒有經驗,無法預期會是怎樣的狀況,加上阿彥要負責拍照
孩子何時出生也未知,怕得跟著熬夜…種種考量,決定讓YeS與小莉在家
整個陪產的過程,讓自己對溫柔生產有更多的認識
關於溫柔生產http://www.gentle-birth-org.com/about01.php
和懷YeS時在德國,當時在德國有產檢也順便了解生產方式,
加上最後在台生產的過程相比較,讓自己有些小小感想(沒有不適合自然產為前提)
在陣痛時,像YeS因為心跳過慢,得一直平躺監聽心跳,
其實媽媽不舒服,原來連小孩也不會舒服。
在家可以坐在瑜珈球上移動、或站或坐或運動……這些都能舒緩疼痛。
在產程時,不只限一人進產房,當中產婦有任何需要,陪產的親友團都能馬上支應,
不像在醫院的產房中,有種單打獨鬥面對一切。
先生能好好牽著太太的手,真是一個好羨慕的狀態!!
自然產生YeS時,小莉爸爸被叮囑只能站在醫生後方
(拍照也不准,只准孩子出生後才能拍),
阿彥的二邊各有護士,只能自己抓著產台加油
經產婦證實,陣痛時泡澡也能減輕疼痛(但助產師得控制下水的時機與長度)。
上述這些,其實只要醫院願意引進這樣的方式,將產婦要住的病房改為適合溫柔生產。
德國的醫院,減緩疼痛的瑜珈球、長繩,想要水中生產的,也有圓形大浴缸,
這樣陪產的人就可以在比較好的位置陪伴
(看著產婦爸爸起初跪著陪著L,突然覺得跟媽媽一樣辛苦了不起!因為阿彥腿部循環很差,一下子就會麻,噗~)
醫院有空調,不用擠在浴室中,濕度、溫度不是太舒服。
另一個讓阿彥印象深刻的是--疼痛是真的能減緩的
(終於確認不是因為阿彥過度理性很會忍耐而已)
在生產的過程,L在陣痛時一開始忍不住大叫
但助產師溫柔的堅持,很認真地要L聽她的話,當痛時就開始做吹蠟燭式的吹氣
其實和拉梅茲的方式很近似
L後來真的都很努力,不是把力氣花在叫而是感覺陣痛來臨就開始做正確呼吸法
(在產後的聊天,L說好像真的比較不痛)
陣痛時聽從助產師的指導在呼吸、用力
生產過程也不是要卯起來快點把孩子擠出來
而是經過幾次痛與休息讓產道慢慢地有彈性,孩子出來才不會有嚴重撕裂傷
助產師說L的傷口很好,不用縫合二、三天應該就會癒合
回想生妹的過程,這部份很慶幸自己生產的醫生護士們其實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指導
沒有什麼推肚子等外力或工具把妹弄出來
只伴隨四次陣痛後妹就出來與我們見面,也可以符合溫柔生產吧~呵呵
寶寶在出生後,助產師提醒溫柔生產的孩子有需求時要儘快滿足,
不要讓他哭太久,其實很好安撫(覺得寶寶應該都是這樣)
出生後一陣子寶寶在尋乳時,因為媽媽還在忙著產後的低血糖與沒力
助產師就讓寶寶先吃自己的小手,馬上就穩定下來
寶寶現在出生即將滿月,去看他們幾次,小寶寶是個好穩定的孩子
感覺都睡得很安穩,媽媽也說很好照顧
厲害的是YeS和他們哥哥玩得好大聲,妹妹也沒有什麼驚嚇反應,一整個熟睡呀~好厲害
當然,這部份或許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
溫柔生產,對產婦、孩子甚至陪產人感覺都很好
目前醫院有附設產後護理之家,或許能考慮把樂得兒產房更加完備變成溫柔生產環境
這樣產婦們不用擔心若有產後醫療的需求,會更願意嘗試這樣的方式
和L聊,原來也有陪產士,陪伴在醫院生產前的時間(可否進產房就要再了解)
阿彥聽了就覺得若真的有要再生,就要選擇這樣的方式(但應該很難,哈哈哈)
畢竟還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沒信心,就像我們當時也選擇醫院附設的產後護理之家,
孩子或產婦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安排掛號到適合的科檢查
整體而言,這個美好的經驗至今,覺得是值得被推廣的。
除了榮幸,心中也有猶豫…
害羞的矛盾--清楚生產是個神聖又感動的過程,但不免有因為涉及私密處
恐懼的想像--看YeS的傷口就常不忍了,更何況是胎盤加血等其它鮮紅色東西
還有早早就聽L在說的吃胎盤,從第一次聽到,到確定陪產邀約
阿彥絕對堅持地說出:做什麼都行,但吃胎盤這件事不用算我。
當然,最後大家是沒有吃啦~
撇開胎盤這件事,真正經歷其中時,這些想像與猜測都不存在,
害羞這部份就是一整個想太多
全程就是感動與美好,更是感謝L願意讓我有這樣的經驗
由於是第二胎,在家生產讓孩子可以參與迎接新生命的過程,
不用被隔絕在外或臨時託人照顧
其實YeS原本也想跟來,因為很想知道寶寶到底怎麼生出來的
但過去沒有經驗,無法預期會是怎樣的狀況,加上阿彥要負責拍照
孩子何時出生也未知,怕得跟著熬夜…種種考量,決定讓YeS與小莉在家
關於溫柔生產http://www.gentle-birth-org.com/about01.php
和懷YeS時在德國,當時在德國有產檢也順便了解生產方式,
加上最後在台生產的過程相比較,讓自己有些小小感想(沒有不適合自然產為前提)
其實媽媽不舒服,原來連小孩也不會舒服。
在家可以坐在瑜珈球上移動、或站或坐或運動……這些都能舒緩疼痛。
在產程時,不只限一人進產房,當中產婦有任何需要,陪產的親友團都能馬上支應,
不像在醫院的產房中,有種單打獨鬥面對一切。
先生能好好牽著太太的手,真是一個好羨慕的狀態!!
自然產生YeS時,小莉爸爸被叮囑只能站在醫生後方
(拍照也不准,只准孩子出生後才能拍),
阿彥的二邊各有護士,只能自己抓著產台加油
經產婦證實,陣痛時泡澡也能減輕疼痛(但助產師得控制下水的時機與長度)。
上述這些,其實只要醫院願意引進這樣的方式,將產婦要住的病房改為適合溫柔生產。
德國的醫院,減緩疼痛的瑜珈球、長繩,想要水中生產的,也有圓形大浴缸,
這樣陪產的人就可以在比較好的位置陪伴
(看著產婦爸爸起初跪著陪著L,突然覺得跟媽媽一樣辛苦了不起!因為阿彥腿部循環很差,一下子就會麻,噗~)
醫院有空調,不用擠在浴室中,濕度、溫度不是太舒服。
另一個讓阿彥印象深刻的是--疼痛是真的能減緩的
(終於確認不是因為阿彥過度理性很會忍耐而已)
在生產的過程,L在陣痛時一開始忍不住大叫
但助產師溫柔的堅持,很認真地要L聽她的話,當痛時就開始做吹蠟燭式的吹氣
其實和拉梅茲的方式很近似
L後來真的都很努力,不是把力氣花在叫而是感覺陣痛來臨就開始做正確呼吸法
(在產後的聊天,L說好像真的比較不痛)
陣痛時聽從助產師的指導在呼吸、用力
生產過程也不是要卯起來快點把孩子擠出來
而是經過幾次痛與休息讓產道慢慢地有彈性,孩子出來才不會有嚴重撕裂傷
助產師說L的傷口很好,不用縫合二、三天應該就會癒合
回想生妹的過程,這部份很慶幸自己生產的醫生護士們其實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指導
沒有什麼推肚子等外力或工具把妹弄出來
只伴隨四次陣痛後妹就出來與我們見面,也可以符合溫柔生產吧~呵呵
寶寶在出生後,助產師提醒溫柔生產的孩子有需求時要儘快滿足,
不要讓他哭太久,其實很好安撫(覺得寶寶應該都是這樣)
出生後一陣子寶寶在尋乳時,因為媽媽還在忙著產後的低血糖與沒力
助產師就讓寶寶先吃自己的小手,馬上就穩定下來
寶寶現在出生即將滿月,去看他們幾次,小寶寶是個好穩定的孩子
感覺都睡得很安穩,媽媽也說很好照顧
厲害的是YeS和他們哥哥玩得好大聲,妹妹也沒有什麼驚嚇反應,一整個熟睡呀~好厲害
當然,這部份或許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
溫柔生產,對產婦、孩子甚至陪產人感覺都很好
目前醫院有附設產後護理之家,或許能考慮把樂得兒產房更加完備變成溫柔生產環境
這樣產婦們不用擔心若有產後醫療的需求,會更願意嘗試這樣的方式
和L聊,原來也有陪產士,陪伴在醫院生產前的時間(可否進產房就要再了解)
阿彥聽了就覺得若真的有要再生,就要選擇這樣的方式(但應該很難,哈哈哈)
畢竟還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沒信心,就像我們當時也選擇醫院附設的產後護理之家,
孩子或產婦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安排掛號到適合的科檢查
整體而言,這個美好的經驗至今,覺得是值得被推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