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阿彥到慕尼黑幾天,陪要開刀拿鋼釘的ecokatze
在台灣,同樣也做過拿鋼釘手術的阿彥
這段期間,忍不住就會注意這裡開刀住院的各個環節
ecokatze及阿彥開刀的醫院,都屬於教學醫院
整體來說,台灣在硬體方面, 跟德國是不相上下! 住院時的護理人員,兩國的也都很不錯!
不過,在運作程序及制度上,就有點差異了~~
先說一下,阿彥是在2000~2002年間做了四次手術
所以這是阿彥對將近五年前的醫院運作程序及制度的印象啦~
如果現在已經不同了~還請指正囉!
幾個最不同的地方:
◎開刀完隔天,院方就會給一張手術記錄單
這張單子寫著開刀的起迄時間、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、手術內容及術後傷部復健的極限等
當阿彥看到這個的時候,就一直說:本來就該有這個,台灣為什麼沒有?!
還不理性的在想著:台灣的院方是怕有什麼落到病人手上哦?!
晚上跟小莉通電話時,還是一直碎碎唸著:台灣都把病人當笨蛋,是覺得給了我們也看不懂嗎?!
會這麼不理性說話是有原因的,
因為在阿彥第二次開刀後,覺得有點不對勁。在回診時,問醫生為什麼這隻腳好像沒有開好?
被一堆其它病人圍著的大醫生(還沒輪到但等不及的病人,像來會診一樣)竟跟我說:哦~這是體質問題!
阿彥OS:最好是咧!原來有人左腳跟右腳的體質可以是不一樣的喲~
我的臉上是寫了「我是笨蛋嗎?!」
P.S. 阿彥後來手術的另一家醫院,在術前及術後醫生有透過X光片跟我們解釋手術的程序及結果,這樣比較可以接受啦!
◎開刀完隔天,物治師很仔細地為病人復健
因為開刀後會有一段時間要靠枴杖行走,物治師告訴病人該如何使用枴杖及施力
由於是拔鋼釘手術,過去已有使用枴杖的經驗;但物治師還是從如何靠枴杖下床開始教
即便都已熟悉,也是可以做一個確認的動作!
從下床、平地行走到上下樓梯,都是如此~
回想阿彥之前開刀,物治師只是來確認傷部能動的程度和訓練腳趾運動的動作
如何使用枴杖,好像是可以下床時,請護士來教一下~
沒有人教我怎麼上下樓梯,得靠自己摸索,好幾次都有差點跌倒的恐怖經驗
據有一天來探ecokatze病的友人說,台灣若要物治師教,得要自己掛號,而後物治師也會很親切地教
我相信醫護人員是很親切的,但問題就在:
住院時,沒有人告訴我們得自己掛復健科呀!
還是他們都覺得這是輕而易舉的事,是阿彥太肉腳~連個枴杖都搞不定?!
要不就是台灣醫院,復健的人員比例較低,沒有那麼多時間分給每個病人?!
◎出院前,會拿到一封轉診信
在德國,術後的回診,不是回到開刀的醫院,而是到自己的家庭醫生那裡
因此,需要有一封給接下來醫生的信,
信中內容是寫著病人在這開刀的狀況以及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
有了這張單,醫生及病人都可以清楚了解所有的狀況。
在台灣一樣也沒有這部份,或許會說因為台灣在轉診這方面一直還沒有推成
所以這個手續沒有需要~
但是,病人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狀況,應該是很重要的吧?!
有沒有發現台灣和德國最不一樣的地方?!就是「德國會給病人德文的手術及病況記錄」
台灣就沒有這個「中文記錄」吧
個人覺得,有這個的好處,除了自己可以完整的知道自己狀況;還有,即便之後不管任何原因換了個醫生
只要帶著這些單子,不怕無法楚說明過去的病況(畢竟不是這個專業)
也不用花錢去買病歷(買病歷還得掛號有醫生同意咧~),醫生一樣可以了解病人的狀況
這是這幾天在德國的醫院看到的部分小心得~主要是小抱怨啦~希望我們也趕快有這樣的程序
這應該才是比較合理的醫病關係吧?!
在台灣,同樣也做過拿鋼釘手術的阿彥
這段期間,忍不住就會注意這裡開刀住院的各個環節
ecokatze及阿彥開刀的醫院,都屬於教學醫院
整體來說,台灣在硬體方面, 跟德國是不相上下! 住院時的護理人員,兩國的也都很不錯!
不過,在運作程序及制度上,就有點差異了~~
先說一下,阿彥是在2000~2002年間做了四次手術
所以這是阿彥對將近五年前的醫院運作程序及制度的印象啦~
如果現在已經不同了~還請指正囉!
幾個最不同的地方:
◎開刀完隔天,院方就會給一張手術記錄單
這張單子寫著開刀的起迄時間、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、手術內容及術後傷部復健的極限等
當阿彥看到這個的時候,就一直說:本來就該有這個,台灣為什麼沒有?!
還不理性的在想著:台灣的院方是怕有什麼落到病人手上哦?!
晚上跟小莉通電話時,還是一直碎碎唸著:台灣都把病人當笨蛋,是覺得給了我們也看不懂嗎?!
會這麼不理性說話是有原因的,
因為在阿彥第二次開刀後,覺得有點不對勁。在回診時,問醫生為什麼這隻腳好像沒有開好?
被一堆其它病人圍著的大醫生(還沒輪到但等不及的病人,像來會診一樣)竟跟我說:哦~這是體質問題!
阿彥OS:最好是咧!原來有人左腳跟右腳的體質可以是不一樣的喲~
我的臉上是寫了「我是笨蛋嗎?!」
P.S. 阿彥後來手術的另一家醫院,在術前及術後醫生有透過X光片跟我們解釋手術的程序及結果,這樣比較可以接受啦!
◎開刀完隔天,物治師很仔細地為病人復健
因為開刀後會有一段時間要靠枴杖行走,物治師告訴病人該如何使用枴杖及施力
由於是拔鋼釘手術,過去已有使用枴杖的經驗;但物治師還是從如何靠枴杖下床開始教
即便都已熟悉,也是可以做一個確認的動作!
從下床、平地行走到上下樓梯,都是如此~
回想阿彥之前開刀,物治師只是來確認傷部能動的程度和訓練腳趾運動的動作
如何使用枴杖,好像是可以下床時,請護士來教一下~
沒有人教我怎麼上下樓梯,得靠自己摸索,好幾次都有差點跌倒的恐怖經驗
據有一天來探ecokatze病的友人說,台灣若要物治師教,得要自己掛號,而後物治師也會很親切地教
我相信醫護人員是很親切的,但問題就在:
住院時,沒有人告訴我們得自己掛復健科呀!
還是他們都覺得這是輕而易舉的事,是阿彥太肉腳~連個枴杖都搞不定?!
要不就是台灣醫院,復健的人員比例較低,沒有那麼多時間分給每個病人?!
◎出院前,會拿到一封轉診信
在德國,術後的回診,不是回到開刀的醫院,而是到自己的家庭醫生那裡
因此,需要有一封給接下來醫生的信,
信中內容是寫著病人在這開刀的狀況以及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
有了這張單,醫生及病人都可以清楚了解所有的狀況。
在台灣一樣也沒有這部份,或許會說因為台灣在轉診這方面一直還沒有推成
所以這個手續沒有需要~
但是,病人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狀況,應該是很重要的吧?!
有沒有發現台灣和德國最不一樣的地方?!就是「德國會給病人德文的手術及病況記錄」
台灣就沒有這個「中文記錄」吧
個人覺得,有這個的好處,除了自己可以完整的知道自己狀況;還有,即便之後不管任何原因換了個醫生
只要帶著這些單子,不怕無法楚說明過去的病況(畢竟不是這個專業)
也不用花錢去買病歷(買病歷還得掛號有醫生同意咧~),醫生一樣可以了解病人的狀況
這是這幾天在德國的醫院看到的部分小心得~主要是小抱怨啦~希望我們也趕快有這樣的程序
這應該才是比較合理的醫病關係吧?!